Wednesday 20 August 2014

士毛月- 村民心中永遠的痛‧一把火燒盡加蕉村舍



房子是我們的棲身之所,也是家人永遠的避風港。1948年11月2日,英軍一把火把加蕉(Kachau)61戶村舍燒成灰燼,數百人的家園被毀了,也燒了加蕉村民的希望,迄今是老村民心中永遠的痛……


雖然事過境遷,昔日的加蕉也已變了樣,僅有少數人還依稀記得加蕉村正確的位置。
通往墓園必經之路
或許你對加蕉感到陌生,加蕉路現也已易名為雙溪拉浪路(Sungai Lalang),是通往士毛月的風景墓園時的必經之路。
雖然事情已過了60幾年,但對於老加蕉而言,這一切放佛就像昨日才發生那樣,回首這段過去時,心裡仍是激動不已。
曾乙金:新村重建家園
沒想到再也回不去加蕉
80歲的曾乙金是名道地的“老加蕉”,居住在士毛月已大半輩子。1948年,英軍一聲令下,要村民在半小時收拾細軟後,就一把火把所有村舍都燒毀了,當時村民就顧着逃命,在無法反抗的年代裡,只能無奈的看着熊熊烈火把家園燒成灰。
與其他村民一樣,他與家人失去居住數十載的家園,而加蕉與其他地區散居在山區的居民也被集中到士毛月新村重建家園。
當時大家都以為只是暫時性遷至新村,一旦一切結束後就能重返加蕉,重建家園;殊不知,這一搬就是一輩子的事,村民再也沒有重回加蕉重建家園的機會了。
加蕉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1956年恢復平靜後,家園都已安頓好,孩子也在當地唸書及工作,再加上加蕉已雜草叢生一片荒涼,村民再也回不去了……
在新村裡,村民紛紛用亞答葉和木板搭建了簡陋的房子,並在後期再重新翻新改建,才有今日的房子。


難忘鐵絲網居住的日子
獲配槍輪流站崗守夜
在緊急狀態期間,凡18至50歲的男丁每星期都得輪流站崗守夜一天,每人在當班時還獲分配一支槍,供不時之需,曾乙金也不例外。
曾開槍驚動軍官被調查
雖然在當班期間沒真正開槍對抗馬共分子,但他卻在宿舍外執勤的某個夜晚時,因一時好奇打開保險栓,舉起長槍往橡膠園開了一槍而驚動了軍官,並展開調查。
“所幸經過調查後,子彈只是打中了樹枝壓下來,他們確定我只是一時好奇開槍就沒再追究了,我也放下了心頭大石,再也不敢再鬧了。”
他說,由於該區被列為黑區,當時英軍對於村民的監管非常嚴厲。在鐵絲網居住的日子裡,每天清晨6時,村民不分男女的排隊接受全身檢查後,以確保沒攜帶糧食到外救濟馬共分子後才可外出,然後到附近的橡膠園割膠,每天下午2時就必須回到村里。
沒時鐘依據天色辨別時間
“當時的生活非常清苦,就連生活都成問題,購買手錶是件非常奢華的事,在沒有時鐘的時代裡,大家都是依據天色辨別時間,但卻非常準確。”
他指出,村民在早期是替一家橡膠園大地主打工,每日的薪水才幾分錢,後期部分地段開分配給膠工,有者則自行購買土地,村民們才開始賺取多一點的薪水。
70年代才有水電供應
他說,我國獨立後,新村依然非常落後,家家戶戶靠的是家中的一口井,入夜後點的是煤油燈,直到70年代才有水電供應。
他坦言,1940、50年代的村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家家戶戶的生活清苦,因此也沒人有相機把各種大事件的照片拍下,過去的歷史只能憑口傳敘述和記錄。

儘管沒有照片供後人回顧,但火燒加蕉是老士毛月人,尤其是加蕉老村民永不磨滅的記憶。
劉國昌:依人數索米飯
獲100令吉津貼重建屋子
另一名村民劉國昌說,在家園被燒毀後,村民也獲馬華公會津貼100令吉來重建屋子,該筆款項雖不足夠興建板屋,但總算聊勝於無,幫補不少。
除了火燒加蕉事件外,士毛月新村其中一件大件事就是緊急狀態期間的大鍋飯時代,家家戶戶必須依據家庭成員人數來索取米飯,這樣的情況維持了幾年才結束。
橡膠業沒落改種棕櫚
士毛月有大片的橡膠園,因此村民都是以割膠為生。隨着橡膠業沒落後,業主紛紛把園地改種棕櫚,為士毛月開創另一片春天。
位於主要道路附近的土地也踏上了全國經濟起飛的年代,地價暴漲促使適中的地段成為了黃金地。(星洲日報‧大都會‧報道:章菁燕)

文章摘自 :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27559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